1、来自网络公开云,本站不存储资源。
2、资源文件均为第三方站点页面。
3、仅学习和交流,不得商业用途。
4、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删除。
5、请阅读以上声明,同意继续访问
清明时节雨纷纷,成都的街头巷尾都弥漫着淡淡的哀愁。老陈家的大院里,一家人正忙碌着准备祭祖,族谱摊在一张旧木桌上,像一本厚重的古书,静静地躺在那里。
“你看这族谱,厚得跟砖头似的,我翻了一上午,还没翻到我们老陈家的名堂。”陈大爷一边擦汗,一边笑着说,“这玩意儿比牌还厚,我估计翻到我们老陈家的名字,得明年清明了。”
“大爷,你这话说得也太夸张了吧!”陈笑眯眯地嘴,“我翻了一下午,都快翻了,怎么还没找到?”
“哎,这族谱啊,就像成都的天气,说变就变。”陈大爷摇摇头,指着族谱上的字说,“你看这字体,这排版,比我们写的毛笔字还讲究,能找到老陈家的名字,简直比中还难。”
“那我们老陈家到底在哪里?”陈大娘急得直跺脚,“别到时候清明祭祖,我们连自个儿的根都找不到,那多尴尬哦!”
“大娘,你就别急了,慢慢找嘛。”陈大爷拍拍陈大肩膀,“这族谱就像成都的公交车,你坐上去了,说不定下一站就到我们老陈家了。”
“你这比喻还真是贴切。”陈大娘笑了,“那我们老陈家的人呢?难道都坐公交车走了?”
“大娘,你这话说得也太损了。”陈大爷笑着拍拍陈大,“我们老陈家的人都在这里,只不过藏在族谱的某个角落里,等我们来挖掘。”
“那我们怎么挖掘?”陈大娘好奇地问。
“这还不简单?”陈大爷指着族谱说,“你们看看这名字,哪个像我们老陈家的?哪个字多,哪个字少,哪个字有特点,就往那个方向找。”
“你这方法倒是挺实用。”陈大娘点点头,“那我们一起来找吧。”
于是,一家人围坐在族谱旁,开始了一场寻找老陈家根的“寻宝之旅”。陈大爷解说,陈和陈大娘则翻阅。
“你看,这个‘陈’字,上面一横,下面一撇,跟我们的名字里的‘陈’字有点像。”陈大爷指着族谱上的字说。
“嗯,确实有点像。”陈点头赞同。
“那我们再看看这个‘大’字,上面一点,下面一横,下面一撇,这不就是我们老陈家的名字吗?”陈大娘指着族谱上的字兴奋地说。
“哈哈,大娘,你真,一下就找到了。”陈大爷笑得合不拢嘴。
“别高兴得太早,我们得看看后面还有没有其他‘大’字。”陈认真地说。
“嗯,对对对,大娘说得对。”陈大娘点点头,继续翻阅族谱。
就这样,一家人在笑声中,找到了老陈家的名字,也找到了老陈家的根。虽然只是族谱上的一小部分,但这一刻,他们仿佛找到了家的方向,找到了那份属于老陈家的记忆。
“看来我们老陈家的根,就在这族谱上。”陈大爷笑着说,“以后清明祭祖,我们就有话说了。”
“那以后我们每年清明,都要好好看看这族谱,记住我们的根。”陈大娘感慨地说。
“对,对,对。”陈也跟着点头,“这族谱就像成都的美食,我们要细细品味,慢慢消化。”
就这样,在清明节的这一天,老陈家一家人在族谱的陪伴下,度过了一个而难忘的节日。
